养生时光轴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养生历程    你的位置:养生时光轴 > 养生历程 >

历程探索 《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命名渊源》

发布日期:2025-01-15 15:55    点击次数:127

[关键词]: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命名释义。

[摘要目的]:

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这些概念源自何处?因何而名?古人为何把三阴三阳之名与五行(运)和六气搭配的时候是厥阴风木而不是少阳风木?是太阳寒水而不是太阴寒水?是少阴君火而不是太阳君火......?这个问题牵涉到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意义重大。

笔者参阅《黄帝内经》以及张登本老师讲《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模式》的内容和《四圣心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结合自己的心得体悟找到了它们命名渊源的正确解释,合乎情理,释义明确,发表于下:

一、认识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命名渊源需要具备的四个基本常识点:

(一)、圭表测影定节气:

图片

图1

圭表是古人测量日影长度变化的一个工具。垂直树立的叫表,水平可以画上刻度的叫圭,合起来叫圭表。 通过它可以测定记录正午时日影长短变化,来确定方向、四季、二十四节气等的变化规律。最典型的两个日影就是冬至的最长日影和夏至的最短日影。

《素问 六微旨大论篇 第六十八》中有古人通过圭表对日影变化观察记录定季节气候循环顺序和阴阳盛衰活动的记录。“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它描述了三阴三阳的一种模式,是阳气和阴气从少到多的顺序(盛衰何也?)是怎样的?“此所谓气之标”。气:就是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它的实质是自然界中温度和湿度相互交融、升降、出入、开合、胀缩形成的六种气候特征。标:是名字的意思,就是给气起的名字,分别叫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根据什么起这些名字呢?“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它描述了古人用圭表测量日影(移光定位)来确定四季六气顺序(因天之序)和阴阳气盛衰(盛衰之时)的场景。说明古人给气用阴阳起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名字,是通过圭表对日影变化观察记录掌握气候寒暑往来循环顺序和阴阳之气盛衰变化规律中确定的。

(二) 、六气对应五行(运)的关系及顺序:

图片

图2

《素问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和《素问 六微旨大论篇 第六十八》中讲了六六制节和九九制会的内容(见图2),一个是言天气与人气相通的关系,一个是言地理与人气相通的关系。它是古人认识天地的简化模型,天圆地方。其重点解释了两个字:一个是“应”,一个是“位”。“愿闻地理应六节气位何如?”。“应”是指六气对应五行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寒对水、风对木,热对火(上升的热叫君火,下降的热叫相火)、湿对土、燥对金。(为什么这样对应我们后面有详细解释。)第二个重点字是“位”。《素问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中说:“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气)治焉。”就是说一年有四时(季)、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从大寒起每四个节气段为一个主气,共六个,称六气。二十四节气的气与六气的气是体与用的关系,前者指这一节段,后者指这一节段气的作用。它们的气位顺序在《素问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中是这样描述的:“显明(清明)之右,君火之位,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完整显现了六气在一年中的排位顺序。(见图2)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三)、三生万物的“三”怎么理解?

理解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命名渊源,第三个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识点是三生万物的“三”怎么理解?三何以生万物?分三个层次理解:第一是第三步阴阳交合;第二是万物三态;第三是阴、阳之三气。

1、“三”为第三步阴阳交合。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中国古人文化观念中认为天地未形成之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一为混沌未开天地之初的状态。二为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形成天地阴阳分离的状态。三为后天阴阳交合再生万物的状态。也是第三步。这是第一层理解。这里讲一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比喻更好理解。如奶粉和水里,权当奶粉为阳,水为阴,冲气就是把奶粉和匀的搅拌力。

2、“三”为万物三态势。

时间讲:古 今 来 (昨 今 明);空间讲:上 中 下 (前 中 后 左 中 右);容间讲:大 中 小 (表 里 外); 静态讲:固 液 气(冰 水 汽) ; 动态讲:开 合 枢(始、经、终);势态讲:盛 平 衰(强 平 弱)、太 少 厥明 ( 势欲大为太、势欲小为少,势极 :阴为厥 阳为明)。势态比静态、动态多个能量场在里面。势欲大为太、势欲小为少,势极阴为厥 阳为明。这种理解是找到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命名渊源的关键“钥匙”。

3、“三”为阴、阳之三气。

《素问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讲:“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九分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也。”这段话讲万物生于本,本于阴阳,其气三,就是阴气三、阳气三。阴三气是厥阴、少阴、太阴之气,阳三气是少阳、阳明、太阳之气。

三而成天 天以六气应之,也就是说阴三气阳三气以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之名分别对应了风、热、暑、湿、燥、寒六气;三而成地 地以五行应之,五行中的火分成了君火和相火算是六行,也就是说阴三气阳三气以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之名分别对应了木、君火、相火、土、金、水六行;三而成人, 人以六腑五脏应之。也就是说阴三气阳三气以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之名分别对应了肝和心包、心和肾、脾和肺、三焦和胆、胃和大肠、小肠和膀胱。(见图3)清代御医黄元御《四圣心源·六气从化》中有明确阐述:“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腑),秉地气而生五藏(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李可老中医在给弟子张涵的书序中这样评价黄元御,他是汉唐以后千百年来把中医拉回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原义上的唯一一人

图片

图3

通过这三张图(图3),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的意思,三阴三阳中既有天气的名字,又有地气的名字,人是天地合气所生。所以对应三阴三阳就是六对脏腑。这就是三生万物的“三”是什么的第三层含义。

(四)、四季阳热之气降沉升浮规律。

图片

图4

夏至的时候照在地面上的阳热之气,通过秋金收敛,开始降落 ,秋分的时候,地上的阳热之气和地下的阳热之气相等, 进一步敛降空气中的湿气变为露霜化成水沉到地下,阳热之气存于地下水中,八卦的坎卦就是这个意思。水中一阳为君火之根,冬至过后,立春阳气逐渐向上升浮,升到地面上的时候,继续上浮。到夏至为最大值,天气最热。这是四季阳热之气降沉升浮的规律(图4)。

以上四个基本知识点阐明了古人给气用阴阳起了名字叫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六气对应五行(运)的排位顺序以及三阴三阳对应天、地、人的关系。对理解三阴三阳对五行(运)六气的命名释义有基础性帮助。

二、六气的名目:

六气是二十四节气中从大寒开始每四个节气段为一气,是一年中的六个主气。分别为初之气厥阴风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二之气少阴君火(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三之气少阳相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四之气太阴湿土(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五之气阳明燥金(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六之气太阳寒水(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三、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命名释义:

初之气——厥阴风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命名释义:

此气运段特征节气为大寒,大寒为温度阴冷至极,厥者极也,势欲大为太、势欲小为少,势极阴为厥 阳为明。故名厥阴。此阶段空中降敛的湿气化为水沉入地下,蕴于水中的阳热之气立春时节萌动升发,苇管灰飞,草木萌芽,应天为风,应地为木。轻风拂柳为之象。

故谓:初之气厥阴风木。

二之气——少阴君火(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命名释义:

此气运段特征节气为春分,春分后,由厥阴顺势渐变,阴冷渐少,势欲小为少,渐少为少阴。地下之阳热火气升地上,阳热之气地上渐多,上应天为热,应地为火,升将如日中天称君。上升之火即称君火。故谓:二之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少阳相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命名释义:

此气运段特征节气为夏至。夏至阳光照地上,日光最强 ,温热之气最盛,阳热上升如日中天后,火气旺极,物极必反,火气回头下潜,阳热势欲少,加之暑中夹湿,阳欲少称少阳。升为君,低头降下为臣,为相。故谓:三之气称少阳相火。

四之气太阴湿土(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命名释义:

此气运段特征节气为立秋。立秋后,阳热火气开始敛降,降入地下,阳热渐少,阴冷欲多,阴冷至极为厥阴,阴冷渐少为少阴,阴冷渐多为太阴。此阶段湿气降凝为白露,化为水入泥土为湿土。故谓:四之气太阴湿土。

365站群VIP

五之气阳明燥金(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命名释义:

此气运段特征节气为秋分,秋分后湿气进一步降敛凝结而为霜露,空气干燥,天高气爽,大宇空明,湿气不交,火气显明,干明而燥,名曰阳明,降敛之性类金。故谓:五之气阳明燥金。

六之气太阳寒水(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命名释义:

此气运段特征节气为冬至。立冬后,阳热火气降入地下蕴于水中,地上寒而地下暖,水中之火,为坎中之阳,君火之根,冬至一阳升,阳气将渐次增强,阳势欲大称太阳。因湿气沉降为地下之水,地上又寒冰凛冽。故谓:六之气太阳寒水。

总结: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命名渊源,是古人在用圭表测量日影长度变化了解气候寒暑往来循环顺序和阴阳之气盛衰变化规律定的过程中确定的。本义是讲天气物候特征的,这种天气物候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呢?天气有气温,叫温度。空气中有水分叫湿度。温度和湿度相互交融、升降、出入、开合、胀缩形成了六种气象特征,就是风、热、暑、湿、燥、寒。古人通过对天象地理的观察,分别给六气和五行做了对应,并用阴阳给起了名字就叫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它们本义不是讲人的脏腑经络结构和功能的。古人观察天地为大宇宙,人为小宇宙,天地间有气温,人体有体温,天地间有水分湿度,人体也有水分湿度。人体中的体温和体内的湿气也会相互交融、升降、出入、开合、胀缩形成像天气那样的六种症候特征。 聪明智慧的古人就把这个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概念引入到人体解释脏腑经络结构和功能以及发病特征。当然最先引入的还是《黄帝内经》。但引入最深入,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医圣张仲景。他把自己毕生看过的所有疾病用三阴三阳六气做了个归纳总结。配合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全面统一、条理清晰。我们中医祖先们用三阴三阳把天地人统成了一体,形成了天人相一的经典中医理论基础。三阴三阳对应五行(运)六气的命名和运用,奠定了中华民族经典中医的根、中医的本、中医的魂!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张登本 著,ISBN:9787802289574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2008年10月。

2. 《四圣心源》(清)黄元御 著,ISBN:978780231729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年5月。

3.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著,ISBN:978702312074 中园中医药报出版社,2007年6月。

4. 《道德经》老子著,ISBN:9787807291497 凤凰出版社出版的,2008年。

365建站

2024.3.11于郑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历程探索 中医世家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秘方乙型肝炎验方特效方

下一篇:传统轨迹 10大因素导致胚胎停止发育!

Powered by 养生时光轴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