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时光轴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养生历程    你的位置:养生时光轴 > 养生历程 >

养生脉络 看人体的“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发布日期:2025-01-12 13:56    点击次数:94

图片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这个世界,“南极冰墙”是真实存在的吗?人类的认知会受到颠覆和刷新吗?

无论是古代传说,还是医书引用,都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说法,那在人体上如何体现呢?

我们先看看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河图·扩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门无下。”

图片

《淮南子·天文训》也有提及,位于西北方的不周山被撞倒,天坍塌了,于是东南方的地也就沦陷了。这一个情景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理解:我们放一颗圆珠子,在圆珠子放一个托盘,这个托盘就是我们的“地”;然后在托盘的四周放重量均衡的砝码维持平衡,再往上面放一个大大的盖子,以四周的砝码作为支撑,这个盖子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世界就是在这“天”和“地”之间。有一天,我们把西北方向的砝码弄倒了,“天地”也就失去了平衡。因为没有了西北方向砝码的支撑和重量平衡,西北方的盘子就翘起来了(地势向上,跟天距离接近),而同时东南方的盘子就下陷了(地势向下,跟天的距离拉开)。

站群论坛

至此,在天,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夏热冬寒;在地,西北方向多高山、地势厚重,东南方向靠海,地势平缓。

图片

这个理论放在人体上如何理解呢?

我们上一回讲过了人体对应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划分:头顶为南,会阴为北,左侧为东,右侧为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我们先看天地,天在上,地在下。

图片

我们先看“天不足西北”。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天,就是上方。“天有日月,而人有二目”。对应来说左眼左耳就是处于西北的位置,而右眼右耳就是处于东南的方位。

我们之前说过,左手寸口脉是什么?是主肾、肝脏和心。肾开窍于耳,目开窍于肝。左侧是上升的,是汇聚心阳、天阳的地方,所以左侧眼睛和耳朵,相对而言会比右侧精气充沛一些。当然,这里指的是大概率。

以前我们书写,都是从右向左进行书写和阅读,这其实是在充分发挥我们左侧耳目的优势,适当刺激锻炼右侧耳目的不足。如今改革为从左向右的顺序,似乎书写习惯更方便了(毕竟左侧耳目的优势),但是我们写字姿势就会更加偏左歪,用眼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近视了。不知道这个分析是不是成立,可以找专门研究眼睛的专家进行数据收集探讨。

接着,看“地不满东南”。

地,就是下方,对应于头面,地指的就是手足。字面解释,人的左手左脚不如右侧灵活。当然,这里指的还是大概率。不排除就是有“左撇子”的存在哈。

综合来说,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恢复右手执笔、自右向左的顺序习惯,虽然容易弄脏右手手腕衣袖(毛笔字悬腕的设定,貌似不影响),但或者会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

图片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我的理解就是:人体左侧是东南,是阳,靠近天、上,所以对于寒凉感会更敏锐一些;而人体右侧是西北,是阴,靠近地、下,所以对于温热感会更灵敏一点。

至于是与不是,一家之言,大家借鉴参考一下就好。

提一嘴题外话:古人如果“中风偏瘫”,是左侧还是右侧肢体更好发一点呢?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传统轨迹 23岁小伙心跳骤停后获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醒:保持乐观心态、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

下一篇:传统轨迹 脾虚湿气重、浑身乏力不想动? 仲景有一方, 调脾胃、祛痰湿

Powered by 养生时光轴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