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1 09:14 点击次数:153
唐倩 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胃肠镜、支气管镜等内镜检查被许多人贴上“痛苦”“难熬”的标签,事实上,约80%的患者在规范护理下表示“不适感明显减轻”。检查是否顺利,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操作技术,更与患者自身的准备细节息息相关——检查前禁食时间缺少1小时,可能导致检查中视野模糊,需要二次检查;检查过程中的一个深呼吸动作能减少60%的肠道痉挛概率;检查后过早进食热汤面,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恰恰是能否拥有舒适体验的关键。
一、检查前准备:打好舒适体验的基础
内镜检查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前期准备是否充分。饮食管理是首要任务。胃镜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禁水2小时,确保胃内无食物残渣遮挡视野;做肠镜检查需提前3天减少高纤维食物(如粗粮、芹菜)的摄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肠药物,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吸烟人群需在检查前12小时戒烟,避免刺激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除此之外,患者还应重视调整心态。检查前1天可通过观看流程动画或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内镜如何从口腔或肛门进入、如何充气展开腔道等细节,破除“管子会戳伤内脏”的误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时间,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者需遵医嘱停药3~5天,避免术中出血风险。检查当日,患者应穿宽松衣物,女性需避开生理期,有假牙者提前取下,这些细节能提升检查体验。
二、检查中的配合:三个动作降低不适感
内镜进入身体的瞬间,90%的不适源于条件反射式的对抗。掌握三个关键动作,能显著提升舒适度:
吞咽动作。胃镜通过咽喉时,医护人员会提示“做吞咽动作”,此时受检者应放松喉咙肌肉,顺势咽下,而非反向用力咬牙抵抗。
站群论坛缓慢呼吸。内镜在肠道转弯或充气时可能引发胀痛,此时改用鼻深吸气、口缓慢吐气,每分钟呼吸8~10次,可分散注意力并缓解痉挛。
手势沟通。无痛内镜需全身麻醉,普通检查则可提前与医生约定手势(如举手表示需要暂停),避免因说话影响操作。
三、检查后护理:三步加速身体恢复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普通胃镜检查后1小时可先少量饮水,2小时后进食温凉流质(如米汤、藕粉);肠镜因肠道充气可能持续腹胀,可以在检查后2小时内保持侧卧位并轻柔按摩腹部,待排气后再从清粥、蒸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若咽喉部有异物感,可用淡盐水漱口缓解肿胀,避免用力咳嗽;肠镜检查后出现轻微血丝无需恐慌,但若持续腹痛或便血超过24小时,需立即就医。患者做无痛内镜检查后,3小时内禁食水,24小时内不得驾车或高空作业,以防麻醉残留影响判断力。患者做完检查后可在家人或朋友的陪同下回家休息,避免单独行动。若出现持续头晕、恶心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量身定制的护理方案
孕妇、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者需个性化护理。孕妇原则上避免非必要内镜检查,若必须进行,孕中期(14~27周)相对安全,且需全程监测胎心;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支气管扩张剂,并在检查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老年人的内镜检查在适应证、操作方法上与普通人群并无太多区别,但由于老年人可能心、肺等脏器慢性病存在,功能上有别于年轻人,因而在病例选择、麻醉及监护方面要求更高。不适合做内镜检查患者禁止做该检查,高危的老年患者需做好防御、监护措施,以便顺利“过关”。
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直径更细的儿童专用内镜。对于3岁以上儿童,实施内镜检查时可采用“游戏化引导”策略,以减轻其恐惧心理。例如,将检查过程描述为“肚子里有个小隧道需要探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检查时播放动画片或轻音乐,有效分散患儿注意力,降低紧张情绪。对于低龄幼儿,为确保检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家长需特别关注检查后苏醒期的护理,重点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和呼吸频率,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
内镜检查早已告别“痛苦煎熬”的时代。从提前三天调整饮食结构,到检查时的一个深呼吸、一次吞咽配合,再到检查后的一杯温凉米汤,每个细节都在为舒适体验加分。无论是首次检查者还是复查人群,主动学习这些护理要点,既能减轻自身不适,也能帮助医生更高效地捕捉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