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01 15:48 点击次数:203
图片
六字气诀起源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六字气诀是一种通过特定口型发音与呼吸相结合的吐纳养生功法。最早记录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原文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
释义
吸气只有一种方式,呼气却有六种方法。所谓「纳气」即指单一的吸气动作。六种呼气分别对应吹(chuī)、呼(hū)、唏(xī)、呵(hē)、嘘(xū)、呬(sī) 六个特定发音。人的呼吸本蕴含这种规律。
唐代道教学者胡愔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呬”,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改肾“呬”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这便是现今认可度比较高的'嘘呵呼呬吹嘻'六字气诀体系。
明清以后,六字气诀还结合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使这一养生方法更加完善。
六字气诀核心五行与脏腑对应关系《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中确立了六字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后世大多都沿用了这一结论,只是在“嘻”字诀上略有改动。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整理如下:呵——心,呬——肺,嘘——肝,呼——脾,吹——肾,嘻——三焦。原文
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疾。
释义
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的过度刺激和失衡、长期积压的欲望(六欲)与情绪波动(七情),都会影响五脏六腑的运行。长期如此,内外俱损,最终导致全身各部位都受到病痛侵袭。
六字气诀正是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调节呼吸、疏通气血,让五脏恢复平衡,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图片
六字气诀旧法今用吐纳法: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参考“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相关文章,基本原则为:吐气不出声。但对于初学者,宜出声练习,且先大声,后小声,主要是为了便于口型及发音校正。练习熟练后,可以逐渐转为轻声练习,乃至转为吐气不发声的“无声”练习方法,逐渐达到古人所谓“不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呼气时,用口缓缓念出六字之一,想象五脏浊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吸气时,用鼻缓缓吸气,感受天地清气流入体内,滋养五脏六腑。六字练习顺序:练习顺序历史上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本文仅介绍与四季养生法相应的五行相生顺序,出自《四季却病歌》。原文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释义
春天练习'嘘'字诀可以明目养肝,顺应木气的生发特性。
365站群夏至时节练习'呵'字诀能清心降火,使心火平和。
秋天练习'呬'字诀能收敛肺气,滋润肺脏。
练习'吹'字诀可稳固肾气,使肾水安宁。
练习'嘻'字诀能疏通三焦,消除烦热。
四季常练'呼'字诀可健脾助消化。
若以养生为主要目的长期习练,则应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嘘——呵——呼——呬——吹——嘻。
“嘘”字诀(xū)疏肝理气,清肝明目两手放于腰间,向左旋转腰部,伸出右手向对侧前伸,念“嘘”字,这时要注意眼睛看着手掌。然后,手慢慢收回到腰间,再向右转,伸出左手念“嘘”字,最后复位。“呵”字诀(hē)清心火,宁心神双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嘴说“呵”。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里,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呼”字诀(hū)健脾益气,促进胃肠消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把手放在腹前约10厘米的位置,缓慢下蹲,手向前撑成圆形,嘴说“呼”,起身恢复站姿,注意呼气时要鼓肚子。“呬“字诀(sī)
清肺热,润肺燥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从腹部逐渐抬至胸前,然后立掌夹肘,展肩扩胸,仰头缩项,双手向前慢慢往前推,口说“呬”字。然后,双手外旋,掌心向里,逐渐站直,双手至胸前。“吹”字诀(chuī)强腰补肾,泄肾之浊气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抬起,两手向后滑成弧形,抚摸到后腰部,然后向下滑慢慢下蹲,嘴说“吹”,两手屈肘向前,虎口相对,逐渐收回起身。“嘻”字诀(xī)疏通少阳,调和全身气机两臂垂落至腹前,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提肘抬掌至胸部外开,两手心转向内,指尖向上。然后双臂收回至胸前,口说”嘻“,逐渐收回至身体两侧。图片
其他补充
1. 明代以前六字诀并没有动作配合的记载,为单纯的吐纳方法。本文介绍的练习方法为“国家体育总局”版本,包含引导动作配合。由于没有找到官方发布的跟练视频,如需练习烦请大家自行搜索相关版本的视频跟练。
2. 因为不同的口型会产生不同的内外气息,进而影响体内脏腑运动和经络运行状况。用特定的口型与气息要求来规范六字诀的吐气发声,能更好地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