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29 14:40 点击次数:64
养
生
皮肤瘙痒,又名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此病多见于成人,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严重者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
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及部位,一般分为全身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两大类。全身性瘙痒症常为许多全身性疾病的伴发或首发症状,如尿毒症、胆汁性肝硬化、神经精神性瘙痒等;局限性瘙痒症的病因有时与全身性瘙痒相同,如糖尿病等。
图片
图片
散风止痒汤
图片
图片
图片
养
生
【处方】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荆芥、防风、牡丹皮、紫草各8克,蝉蜕、生甘草各6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前2煎内服,第3剂外洗患处。
【功效】疏风止痒,养血和营。
【方解】本方中的荆芥、防风、蝉蜕止痒疏风;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芎养血活血;牡丹皮、紫草和营凉血,生甘草解毒缓急并协调诸药。
图片
图片
清热利咽汤
图片
图片
图片
养
生
【处方】牡丹皮 16 克,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土茯苓各 28 克,炙甘草5克,粳米1撮。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分服。
【功效】泄热清肺。
【方解】方中的桑白皮泻肺中之火,甘寒清热而不伤气阴;地骨皮味甘淡,性寒,泻肺中伏火,兼凉血退蒸;牡丹皮入血,分而泻伏火;白鲜皮止痒解毒,清热除湿;土茯苓具有解毒清热,利咽的作用;炙甘草、粳米益气保肺。
图片
图片
养血柔肝饮
图片
图片
图片
养
生
【处方】白芍 16 克,熟地黄、何首乌、炒酸枣仁各 28 克,首鸟藤、大血藤各 18 克,当归、防风、白鲜皮、蝉蜕、蒺藜各8克。
365站群【制法】水煎服。每剂药煎2次,过滤去药渣,得药液约 500 毫升,分早晚 2 次服。
【功效】柔肝养血,止痒安神。
【方解】方中的熟地黄、白芍柔肝养血;当归、何首乌滋阴养血,除燥;大血藤行血补血,通络;炒酸枣仁、首乌藤安神养心;防风、白鲜皮、蝉蜕、蒺藜袪风止痒。
图片
图片
图片
养阴润燥汤加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养
生
【处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丹参、白芍、蝉蜕各8克,黄芪 18 克,黄连、黄柏各6克,沙苑子、白鲜皮各 28 克。
【制法】水煎服。每剂煎2次,过滤去药渣,得药液约 400 毫升,分早晚 2次服。
【功效】凉血祛风,养阴润燥。
【方解】方中的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黄芩泻上火,黄连泻中火,黄柏泻下火,火热被清,阴液得固;黄芪固表益气。充实腠理;蝉蜕、沙苑子、白鲜皮止痒袪风;白芍养血敛阴;丹参通络活血。诸药配伍,阴津得充,血脉得润,风火自平瘙痒随之缓解。
图片
图片
首乌止痒合剂加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养
生
【处方】何首乌藤、蒺藜各 28 克,防风、麦冬、当归、白芍、赤芍、浮萍各8克,苦参、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丹参、大血藤、地肤子各 16 克。
【制法】水煎服。每剂煎 2次,过滤去药渣,得药液约 500 毫升,分早晚 2 次服。
【功效】润肤养血。
【方解】方中的党参、黄芪固表益气;当归、白芍、赤芍、生地黄、熟地黄、麦冬、何首乌藤润肤养血;丹参、大血藤活血养血;防风、蒺藜、地肤子、苦参疏风止痒,除湿;浮萍穿透表里疏散风邪。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