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1-26 13:24 点击次数:167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前些天,有一个朋友找到我,跟我说了一个事儿。啥事儿呢?这不是快过年了吗,围绕过年该去哪里、怎么过的问题,两口子吵架了。吵架的结果,就是我这位朋友的右侧耳朵,嗡嗡直响,而且听力明显下降。他问我咋办好。我说,考虑肝火上炎,蒙阻耳窍。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临床上,这种在大怒之后耳鸣、听力下降的情况,比比皆是。治疗起来,中医早有了心得。我再随便给你举个例子吧。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50岁。初诊时间,是1985年的3月份。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前一段时间,感冒了,身上懒,不少家里的活都是儿媳来干。没多少日子,此人感冒逐渐就好了。但儿媳妇的意见,此时也多起来了。心讲话了,我头疼脑热的是时候,没个人替没个人疼,你一个小小感冒,怎么把所有事儿都推我身上呢?就这么的,婆媳二人言语上就有了些许冲突。结果,这口角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法控制,到最后竟然是婆媳对骂,彻底撕破脸来。反正啊,是什么难听骂什么。好了,俩人吵完了,当天晚上正常睡觉。图片
站群论坛可是第二天早上醒来,婆婆就感觉不对劲儿了。耳朵里头啊,就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听不到任何声音,而且头痛、目赤、口苦。胸部和胁肋有胀满感,只有深呼吸才会觉得好受一些。由于耳聋来得太过突然,小老太太当时就哭出来了,说自己完了,彻底完了,耳朵聋了,成了废物。家里人一看,不知如何是好。儿媳妇这会儿也慌了神。大家伙赶紧带患者看中医。刻诊,患者脉数有力,苔黄舌红,脸色发红。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以后,医家悬腕处方。但见:龙胆草12克,生栀子12克,柴胡10克,黄芩9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生地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石菖蒲9克。所有这些,水煎服。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之后,头痛、口苦、胸胁胀痛、面红目赤等问题基本解决,感觉不到了,耳朵能够听到一些声音。虽然还不是很清晰,但是肯定能听到动静了。此时,医家改用柴胡疏肝散后续调理。药用4剂,患者诸证息平,耳朵听力完全恢复了。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这是在1995年湖南省中医药学校编撰的内科病例集中,刊载的医案,很有启发和示范意义。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里的学问。很显然,这个患者发病,源于郁怒。婆媳吵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一并掏出来,难听的话说尽了,小老太太难免肝郁气滞。气有余便是火,于是就肝郁气滞而化火。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又走我们的耳窍。所以这肝火上冲啊,直接就蒙蔽住患者的双耳,使得她突然耳聋。图片
肝开窍于目,所以肝火上冲,患者双目发红。胆汁随肝火上逆,所以患者口苦。肝胆经走胁肋,气机郁滞,所以胁类胀满。胀满不舒,人体以深呼吸来自救,所以患者善太息。至于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这都是肝郁化火之象。所以说,这个患者突发耳聋,其实就是肝郁化火所致。这个时候怎么办?当务之急,就是清泻肝火,然后疏肝解郁。你看医家当时的配伍——龙胆草12克,生栀子12克,柴胡10克,黄芩9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生地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石菖蒲9克。毫无疑问,这是龙胆泻肝汤的加减方。其中,龙胆、栀子、黄芩用于清肝胆之火。尤其是龙胆草,乃是去肝火之要药。木通、泽泻、车前,利小便,可以让火从小便走出去。柴胡,则疏肝解郁,配白芍、当归来养肝血,柔肝,从而恢复肝的条达之性。黄芩本不入肝经,但是在柴胡的引领下,也入肝经、清肝火。生地,用于滋阴,以免苦寒之品伤阴。石菖蒲,用于开耳窍。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这里的核心,就是清肝火。五剂之后,患者肝火之象大大减轻,所以医家转用柴胡疏肝散来疏解肝气。等肝气彻底疏解开以后,自然诸证悉平。你看,这就是利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耳聋耳鸣的案例,很有示范意义。我们中医人和中医爱好者,掌握其中的道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很多人。就像开篇所说的那样,生活中很多人在生气、郁怒,或者吵架之后,有过耳鸣、听力减退的现象。甚至有的人因此长时间耳边嗡嗡直响,半年、一年也不见缓解。这些时候,我们都得考虑肝气失和的问题。医案里这个患者,舌脉等特点十分典型。也有一些人,舌脉等特点并不典型。但是实践证明,以清肝泻火的办法应对,确实有效。可见,龙胆泻肝汤加减应对这类疾病,是值得重视的经验。眼看要过年了。年终岁尾,大家感慨良多,再加上亲朋友好友聚会,人一多,就容易出矛盾。大过年被气出病的人,不少见。上面所说的话,就当是我对您的提醒吧。现在,我们再把龙胆泻肝汤的配伍,温习一下:龙胆草6克,黄芩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当归3克,生地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车前子9克。主治之一,为肝火上炎证,表现为头目赤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有力。也主肝经湿热证,患者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阴痒阴汗,或女子带下黄臭。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简单和你聊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